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安职要闻
  • 2024-11-10
    (智能制造学院)11月9日,国家职业教育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安徽池州召开,我校作为联合主持单位受邀参加。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率教务处、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及相关教研室主任赴池州,与来自池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联合大学的其他联合主持及参与院校相关人员共同参会。本次会议由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夏亮致开幕词。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专家、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方灿林副教授作了题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建设的几点思考》的专题报告。参会院校的教务处处长汇报了各学校精品课程及资源库建设的总体情况,各承建单位的二级学院负责人汇报了本校承担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工作进度及未来建设规划。杨林国在会上指出,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需关注课程资源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示范性,我校定将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完成资源库建设任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资源库建设是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领域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我校将以本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抓手,深化人才
  • 2024-11-08
    本网讯(科研处)11月8日,学院召开11月份教学科研工作例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院长、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及科研处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科研处负责人主持。会议首先由教务处通报了学院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质量工程建设进展、教学检查情况、实训室管理、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设)数据监测等内容。教务处负责人强调,教学材料梳理应基于过程与结果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把脉问诊,对教学材料要及时归纳整理;各二级学院应按照学院要求落实集体备课与教材审核等工作。学院教学督导组结合十月份听课安排,对各学院教师申报的“优质课”听课情况和企业实践教学等内容进行了通报。科研处分别对各二级学院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完成情况、科普工作开展情况、纵向科研项目结题中期检查、项目组成员变更要求、知识产权数据库调研进展等工作进行了说明。科研处负责人指出目前横向课题到账数目距离目标仍有一定距离,需进一步加快推进。各学院要积极营造科普氛围,重视科研平台的搭建,科学开展项目经费预算,合理合规使用项目经费,不断提升高质量科研成果创新能力。杨林国就近期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推进工作任务落实。各二级学院要结合年度
  • 2024-11-08
    11月8日,学院召开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工作会。院领导张智清、叶鸽、胡辉平、宣岩松、李荣富出席会议,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及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参会。会议由学生处负责人主持。会上,学院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审议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第二批)、国家励志奖学金拟推荐人员名单,从政策依据、工作方案、评审程序等方面对二级学院初评结果进行认真审核,评审推荐出各奖项候选人建议人选,并报请学院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议。经学院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议表决,一致同意赵超等20名同学为我院2023-2024学年专科生国家奖学金(第二批)候选人,韩仁乐等713名同学为2023-2024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候选人。张智清就学院学生奖助工作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国家奖助政策调整的重大意义;二是要严实细地开展国家奖助学金评选推荐工作;三是要重视优秀学生选树宣传和资助育人成果运用。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学生切身利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而言既是荣誉更是激励。下一步,学院将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学生为强国
  • 2024-11-08
    11月7日,学院组织召开11月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月调度会。学院党委委员、学院食品安全总监、基建处处长胡坤出席会议,后勤管理处负责同志、后勤商超餐饮工作小组成员,10家食堂驻校经理、食品安全员和4家超市店长、大学生权益部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后勤管理负责人主持。会上,后勤管理处以图片展示形式通报了10月以来各食堂、商超日常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各经营方整改问题的情况,传达署了 “消费帮扶”“食品和消防安全”“考核考评”等六项11月校园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东南校区淮香苑华宇餐厅就食品安全工作开展做了交流发言。胡坤就进一步做好学院11月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树立政治意识,扛起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要以“四个最严”要求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跑好学校食品安全这场“接力赛”。二要压实工作责任,夯实食品安全发展基础。要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勤勉尽责、夙兴夜寐,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争做食品安全管理的“明白人”。三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要结合前期通报检查出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分解整改任务,举一反三做好整改工作。会后,与会人员深入现场查看了徽风苑
  • 2024-11-08
    金秋有约,温情相聚,走进校园,漫话未来。为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共同见证安职院最新的发展成就,11月7日,我院离退休工作处组织退休职工开展“秋日登高望远 悦见唯美校园”参观校史馆系列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盛鹏,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热情看望了到校的退休教职工,宣传部负责人、离退休工作处全体工作人员、院团委志愿者和150名退休职工参加了参观和游园活动。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今天早晨的校园,天气格外晴朗,金黄的树叶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色彩斑斓的树林让人感受到独特的秋天气息。团结大道两旁欢迎的彩旗迎风飘扬,150名退休职工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如约走进校园,感受师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美好时光。有的教师虽已有80多岁高龄,依然热情不减,走在校园的道路上顿感春风满面,又回到了当年。登上学院绿草如茵的东山,环视安职校园,高架上的3号地铁列车穿梭往来,校园风物尽收眼底,清水湖水面如镜,环湖建筑交相辉映,小天鹅逐波游弋,湖面宁静而美丽。看风物景致,水光潋滟晴方好,草木葱茏雨亦奇;观校园文化,最爱湖东行知桥,绿杨阴里内方亭。纵观安职院三年多来的巨大发展,犹如奔腾不息的幸福列车
  • 2024-11-07
    为推动思政课程内涵式发展,促进教师间交流互鉴,11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立德树人馆教室召开秋季学期第三次集体备课会,学院党委书记李方泽,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莅临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负责人、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参会。会前,学院副院长徐叶、俞海燕分别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习近平同志《论教育》中支持微信提现的老虎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等内容,与会老师就学习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并结合自身的工作进行交流发言。本次备课会由党务教研室李远吉、汪倩倩两位老师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进行说课和讲课。李远吉老师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导向,层层深入讲解知识点,说课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汪倩倩老师系统讲授“中国革命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知识点,案例选择新颖、理论讲解透彻,感染力强。两位老师精彩展示后,杨娟、葛瑶、汪梅紫、刘婷、花春等老师对教学展示进行点评并结合自身教学分享了授课方法与经验。杨林国充分肯定了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展示,提出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提升课堂效果;持续进行科学研究,以科
  • 2024-11-0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支持微信提现的老虎机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高尚师德师风,11月5日,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以“培养高尚师德师风,勇担立德树人使命”为主题,为安徽省2024年度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级配套项目培训班全体学员做了专题讲座。讲座由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院长袁晓玲主持。张智清从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引入,结合自身30多年的从教经历及感悟,围绕“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时代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典型案例和如何修炼成为高素质四有好老师”等四个方面向全体参培学员分享了他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同时,他勉励在场的每一位学员老师要把师德师风摆在第一位,时刻放在心上,要牢记“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理论结合实际,引起与会学员强烈共鸣。大家纷纷表示,他们将严守师德底线,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以高
  • 2024-11-05
    随着社会对制冷及暖通空调行业专业人员的需求不断增长,通过鼓励女性在该领域寻求教育和工作机会,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潜力。11月2日至4日,中国制冷学会在我院成功举办了“冷冻冷藏设备制冷剂替代和良好操作行为培训”女性专场培训班。中国制冷学会副秘书长荆华乾、会员部主任高恩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智能制造学院组织员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全省的31名女性制冷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在为期3天的培训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性束注入研究室主任谢远来,无锡市制冷学会秘书长沈学明等国内知名专家先后为培训学员讲授臭氧层保护、制冷剂替代及回收再利用技术等基础知识和政策法规解读,冷冻冷藏设备用氨、氟利昂制冷系统良好操作,冷冻冷藏设备及可燃制冷剂设备的特殊安全操作与防护知识等内容。参训学员对本次培训给予高度赞誉。社会服务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职能,智能制造学院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拓展社会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为学校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