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安职要闻
  • 2022-11-26
    本网讯(教务处通讯员 汪志强)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优秀案例,11月25日上午,学院在图文信息中心五楼教室举办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院党委书记李方泽,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办公室、教务处负责人到场观摩指导,学院近两年新进教师观摩了比赛。比赛评委由五位来自省内兄弟院校的资深教师受邀担任。本届比赛共有来自个13个二级学院的17名教师参加比赛。参赛教师精心准备,设计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思政元素融入点及育人效果等方面,经过说课和试讲展示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新思路、新内容和新方法,生动演绎出课程育人的良好效果。专家评委就参赛教师的展示进行了专业点评,充分肯定了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提出要进一步聚焦课程内容与思政案例的相关性,课程目标与思政元素的相关性,课程特色与思政创新的相关性,强调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比赛是学院为青年教师搭建的展示风采与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旨在引领教师以课程思政教学为载体,持续推进我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真正实现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
  • 2022-11-26
    本网讯(文化与旅游学院通讯员安君陈帅)11月23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文化讲解员大赛圆满落幕。大赛由学院党委宣传部、院团委主办,文化与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承办。学院办公室主任李瑞勇、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静、学生处副处长王曾、体育健康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在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员黄学文,文化与旅游学院文秘教研室主任张徽到场指导并担任大赛评委。文化与旅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李莉、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胡宏胜、文化与旅游学院团总支书记安君及指导老师参加本次比赛。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来自不同学院80余位选手参赛,经过初赛激烈角逐,最终13名优秀选手晋级决赛。选手们将文字作品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围绕徽文化中心、立德树人馆、体育馆、党建主题公园、清水湖、I?UTA标识物等展开精彩的讲解,一字一句,皆入肺腑,一腔一调,由心而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安职校园文化的视听盛宴。经典诗词、图文配乐、幽默的语言……决赛现场精彩纷呈,掌声迭起,他们以真挚的爱校之情,流畅的解说表达,认真讲述着学院建筑特色、建设成就、文化底蕴,以良好的精
  • 2022-11-25
      11月25日上午,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智清、院人事处处长陈晓春一行到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院调研指导工作,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党政负责人王丹、刘晓川、李军、党总支组织员袁传刚、全体教研室主任和部分教职工代表参加调研座谈会。  会上,王丹从“书院+”党建模式、举办党建读书会、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成立党务工作站等方面汇报了学院党建工作,从学籍、资助、学生活动、疫情防控、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汇报了学院学生工作;刘晓川从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师资结构、职教本科专业申报等方面汇报了学院教科研工作。与会教职工代表纷纷畅所欲言,提出了工作中的建议、困惑与难处,张智清院长给予了一一解答。  张智清院长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疫情防控封闭管理期间教职工攻坚克难、主动担当作为、与学生同吃同住,积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的实干精神给予肯定和赞扬。  张智清院长就计信学院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以多种形式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互融互补;二是学院领导班子要加强团结,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带领全院教职工踔厉奋
  • 2022-11-25
    本网讯(现代商务学院通讯员 杨玉琦)11月24日,由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与合肥市电子商务协会共建数字商务产业学院成立大会暨数字商务产教融合共育电商人才主旨论坛在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盛鹏,合肥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晓权,合肥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邓鸿、秘书长李军,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宣岩松出席大会。合肥市电子商务行业企业代表、受聘学校行业导师,学院教学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和现代商务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大会。数字商务产业学院成立大会由宣岩松主持。 会议伊始,工作人员宣读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发来的贺信,传达社会各界对数字商务产业学院成立的关心和祝福。随后举行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与合肥市电子商务协会共建数字商务产业学院签约,盛鹏和邓鸿代表校企双方签约。 与会领导共同为数字商务产业学院举行电子揭牌。数字商务产业学院的成立,是面对新时代新环境下,校行企共同合作共同探索数字商务人才发展、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
  • 2022-11-25
    本网讯(教务处通讯员 汪志强)11月23日上午,学院在至公楼四楼会议室召开职教本科专业申报答辩总结会,院党委书记李方泽,院党委副书记盛鹏,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发展规划处和教务处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院长出席会议,会议由杨林国主持。会上,各二级学院院长从答辩准备、政策学习、材料撰写和汇报安排等方面谈体会、谈不足,并就下一步的改进思路进行了汇报。发展规划处和教务处负责人也分别就此次活动组织及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并给出整改意见。盛鹏指出,此次答辩会暴露出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短板,为此,盛鹏强调,一是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拉高标杆,对标江浙沪等沿海发达地区高校的先进做法;二是要脱虚向实,对标关键要素,加强资源统筹和专业建设;三是要拓宽视野,全员动员,开展清单式、闭环式整改。李方泽认为答辩会的举办进一步统一了广大教师思想,提高了对申报职教本科专业的认识;年轻教师的精彩表现彰显了学院积极奋进的精神面貌,也给专家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抓实抓细相关工作,李方泽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做好总结反思,趁热打铁,组织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消化吸收专家观点和意见;二是要抓紧落实人才
  • 2022-11-24
    本网讯(院工会通讯员 张萍 王思)为丰富教职工文化体育生活,提高教职工身体素质,展现学院教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11月23日下午,学院举办了2022年教职工运动会,来自十七个分工会的700多名教职工踊跃参加了运动会。院领导班子成员来到运动会现场观摩并参加比赛。 本次运动会设有投实心球、定点投篮球、定点发排球、跳绳四个项目,项目按年龄段分组进行。比赛场上,教职工热情高涨、奋勇争先参与到各个比赛项目中,充分发扬拼搏精神,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笑声充盈了整个运动场,生动诠释了“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体育精神。六十多名裁判员、工作人员公正执裁、热情服务,确保了比赛顺利进行。比赛现场秩序井然、精彩纷呈,呈现了一场“文明、和谐、健康、阳光”的运动盛会。 在学院各分工会、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后勤管理处、体育健康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运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教职工运动会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大家的活力和学院的凝聚力,鼓舞广大教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去,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2-11-24
    本网讯(环境与生命健康学院通讯员张晓晴)11月23日下午,合肥高新区人事劳动局人才开发中心主任张力、安徽青松食品集团副总经理陈明山一行来院洽谈校企合作事宜,双方在至公楼第五会议室举行座谈会。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林国出席会议,环境与生命健康学院党政负责人郝建文、宣凤琴、徐颢溪,食品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宣凤琴主持。会上,杨林国首先对张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来宾介绍了学院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和办学特色。他指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架构,坚持“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高水平”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未来,学院将依托地方政府为校企合作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专业与产业对接,构建与企业、产业高度契合的新型合作关系,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功能,不断探索创新政校企协同育人方式,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张力介绍了合肥高新区发展现状。他指出,合肥高新区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连续五年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位居前十。一直以来,高新区致力于推动政校企三方合作,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效能,优化人力资
  • 2022-11-24
    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讯员 叶惠玲 马争婧)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24日下午,院党委书记李方泽在至公楼三楼视频会议室作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宣讲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和侨留联会成员参会学习。李方泽首先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从“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和主要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李方泽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重要部署和战略举措。李方泽强调,伟大建党精神是育人的精神武器,是强党的精神之源。全体教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搞好教学又要加强科研,既要做好校内工作又要积极服务社会